• 记忆工坊知青馆
  • 虔纳知青馆公众号

论坛首页>>知青文化研究>>云南知识青年回城事件与全国知青 ...

1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lq1961
等级:1
头衔: 管理员
星数:
帖数:2263
精华:98
互动积分:13695
消息:
  查看资料
发布于:2024-07-13 12:44
字体大小: 1#

云南知识青年回城事件与全国知青问题的解决

云南知识青年回城事件与全国知青问题的解决

卓人政 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 2024年03月22日 00:00 

1978年因云南农场知青写给邓小平同志的公开联名信而引发了震惊全国的知识青年回城事件,在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关注下,这一事件得到妥善解决。通过这一事件,全国逐渐停止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20世纪80年代初知青题得到了解决

 的缘起:知青要回城

知识青年问题,是历史上特别是“*”中遗留下来的棘手问题。知识青年问题始于1955年,这年的830日,60名北京青年组成了青年志愿垦荒队自愿到条件艰苦的黑龙江省农村去垦荒。此举得到党中央的鼓励,并在青年人中大为宣传。同年,*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一个按语中号召:一切可以到农村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从而进一步肯定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做法。19681222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报道,在该文编者按中披露了*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的“最新指示”。"此后几天里,《人民日报》等报刊连续大量报道全国各地热烈响应*号召组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情况,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哄而起,形成历史上空前的群众性的“*”。不到半年,《人民日报》即宣布:全国大中城市上山下乡落户的知青,已超过“*”前10余年知青总数的几十倍,数百万大中学生浩浩荡荡地奔赴祖国内地和边疆的广大农村。到197810年中,全国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累计达1700万人(年均达160多万人)。其中,云南本省动员了23万人到农村插队,其国营农场接纳安置了北京市、上海市以及四川省成都、重庆市、昆明市知青10万余名。到1978年底云南农场知识青年“回城”事件发生前,还有北京、上海、四川、昆明等地的知青7万多人留在农场。

19781031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由于在一些问题上难以形成共识,会议开了41天到1210日才闭幕。会议总结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经过激烈的讨论,产生了两个重要文件,即《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纪要》和《国务院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1212日,*中央主席*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讨论和通过了这两个文件。当天,*中央以中发〔197874号文件转发了这两个文件。

这次全国知青工作会议,在作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成绩是主要的”基本估计的基础上,会议也有几点引人注目的变化:第一,开始冷静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缺乏整体规划,知青工作的路子越走越窄,下乡青年中的不少实际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第二,今后若干年内还要继续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但调整政策,逐步缩小知青上山下乡的范围。今后,城市中学毕业生的安排,实行“进学校、上山下乡、支援边疆、城市安排”四个面向的原则。留城面要逐步扩大。有安置条件的城市,也可以不动员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人数将逐步减少以至停止。第三,积极稳妥地解决好在农村的下乡知识青年的问题。对1972年以前下乡的优先安排,两年内基本解决。第四,特别要求应办好国营农场,不断改善知识青年的生活条件,对于国营农场知识青年的许多实际问题,国家农垦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可以说,这次会议有限度地制定了统筹解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出路问题。

19781018日,西双版纳景洪农场十分场学校的上海知青丁惠民执笔写出了《给邓小平副总理的公开联名信》,该信中说:目前,我们知青当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也很复杂:一是知青感到生活枯燥,思想内心空虚;二是多数知青逐渐消沉下去,对生活和前程失去信心;三是有的知青草率早婚,把自己圈在小家庭内,以期得到慰藉;四是有的女知青为了离开这里,纷纷到外面匆忙寻找对象结婚,使农场男女比率失衡,出现男知青难以找对象的状况,引起他们思想的波动;五是有的知青擅离农场,一去不返,长期呆在家中靠父母生活,荒废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六是有的知青生活热情日减,终日谈回家之事,消极怠工。《联名信》中还说:要改变这一状况,不言而喻,最好的办法是采纳知识青年梦寐以求的宿愿——回到自己的家乡。

当景洪农场十分场部分知青得知写给邓小平的《联名信》省知青办没有代为转交邓小平的情况后,便给中国青年报社写信。1118日,中国青年报社在其群众工作部编的《青年来信摘编》第14期上印发了景洪农场十分场部分知青的这封来信。1123日《中国青年报》就云南农场知青写信给邓小平被压一事发表了评论员文章。1125日,中国青年报社又直接给邓小平写信反映情况,并将《青年来信摘编》第14期连同丁惠民等知青《给邓小平副总理的公开联名信》一并呈送邓小平。

二、 *中央和*云南省委采取积极行动处理云南知青问题

当中国青年报社呈送的这些材料转到邓小平手里后,引起了他对此事的极大关注。121日,邓小平专门就云南搞好知青工作和关于西双版纳的开发利用问题作重要指示,其中指出:西双版纳的自然条件好,发展潜力很大,对这一地区要搞一个发展经济的规划,可借鉴外国的经验如用南斯拉夫“佩卡贝”的办法搞。以发展经济作物为主,首先是种橡胶,还可以种甘蔗、建糖厂,这样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快。要用新的办法来办,不要对他们干涉太多。国家投资不足,就用*,经济发展了,再还国家*。把国营农场经济发展起来,带动周围农村社队的各族群众发展。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就是当前的政治。要注意搞好与知识青年相关的各项工作。

第二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井泉在北京花园村1号召集云南省委第一书记安平生、省委副书记赵增益,国家农林部部长罗玉川、副部长赵凡、李友九开会,传达邓小平同志对开发西双版纳的指示,研究对西双版纳地区的开发利用问题。会议研究决定,以现在国务院在西双版纳的规划小组为基础,国家农林部、农垦总局、林业总局再派几位同志,研究制定积极开发利用该地区的规划方案。由赵凡牵头规划小组的工作。

122日,邓小平审阅了中国青年报社写给他的信,并作出“转云南省委注意,应做工作,不应压制”的批示。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将邓小平的批示件以“中央传阅文件第4604号”在中央领导中进行传阅并迅速转发云南省委办理。

1212日政治局研究讨论全国知青工作会议形成的《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纪要》和《国务院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文件的会议上,邓小平针对西双版纳经济发展缓慢及农场知青不安心的问题,再次就该地区的发展问题作出重要指示:西双版纳面积大于海南岛,而且自然条件非常好,自然资源很丰富,气候也很好,一年四季都可以搞生产。可给他们一个政策,搞专业队自负盈亏,国家不调拨,不交利润。发展生产资金困难,可由国家*,还款期长到20年或15年,到时再归还。

1979年元旦前一天,邓小平找王震等人商量,指示说知青问题事关国家安定团结大局,要把西双版纳的生产搞好。

1978118日,云南省委指示省知识青年办公室派人到西双版纳了解丁惠民给邓小平写公开联名信的情况。省委为了稳定知青思想,做好知青工作,派省委常委、省委农林政治部主任党向民,省农垦总局局长张*等前往西双版纳各农场做工作,争取就地解决问题。云南省委接到122日邓小平作出“转云南省委注意,应做工作,不应压制”的重要批示后,立即组织学习贯彻,确定了“不回避问题,不激化矛盾,多做疏导工作”的方针,再派出工作组到西双版纳等地开展工作,以解决农场知青问题。1221日,正在北京参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云南省委第一书记安平生、书记刘明辉、李启明和省委常委赵学全专门研究了知青*等问题,后由刘明辉打电话给在昆明主持省委工作的省委副书记薛韬,要他与党向民出面听取*知青们的意见,做好解释、安抚工作。

根据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的指示,1221日下午薛韬主动去知青们的住处南窑向阳旅社与知青商谈。座谈时,薛韬首先讲了全国知青会议的主要精神,并肯定了知青对边疆建设作出的贡献。并表示省委不赞成他们到北京去,有意见提出来,在职权范围内能够解决的解决,解决不了的负责转报中央。对迫害、摧残知青的人,只要你们把材料公布出来,一经查实,迅速处理。希望他们顾全大局,从安定团结出发,坐下来商量解决问题。

虽经过省委领导同志两天的耐心劝说,*知青们于2222时集体强行登上昆明开往北京的62次列车,要到北京*,致使列车受阻不能发车。省委立即派省农垦总局负责人以及省知青办主任崔勇、团省委的刘琳等十几位同志同昆明铁路局的同志做知青的工作,经一夜的说服动员仍然无效。

知青们强行乘车到北京*的情况被汇报给国家铁道部部长郭维城后,他迅速向国务院请示解决办法。238时国务院办公厅值班室将云南农场知青发生的此事以《电报摘报》179号报送*中央主席*及各位副主席、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各位副总理,国家知青办以及在北京的云南省委第一书记安平生。

1223日上午,*知青的行动不仅使前一天晚上的62次列车不能开出,部分知青还强行登上将于1115分开往贵州的302次列车,使该趟列车也未能开出。

为了尽力争取做好知青工作,使他们能坐下来由省里解决问题,薛韬及有关部门的同志又前往车站做知青的工作。经多次协商,*知青派了4个代表参加座谈。座谈时薛韬再次表明,列车不能按时运行,不利于生产。希望他们顾全大局,从安定团结出发,下车坐下来谈,有什么意见提出来,省里能解决的解决,不能解决的转报请示中央。但知青代表赴京*态度很坚决,说“我们要当面向中央反映情况”。随之,4名知青代表退出座谈。

1225日,国务院发出给云南省革命委员会并转云南省各国营农场青年职工们的三条指示:(1)为了统筹解决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中存在的问题,中央最近专门召开了全国知青工作会议,研究提出了改进办法,形成了两个文件,已经*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批准。必须以这个文件为准,坚决贯彻执行,并向知识青年宣传解释;(2)国务院决定,由有关部门和有关省市组成调查组前往云南,就地听取国营农场青年职工的意见。目前在昆明要求到北京*的农场青年职工代表不能来京,望很快返回本单位,坚守岗位,搞好生产;(3)铁路是国家的大动脉,阻拦火车,妨碍铁路运输,是不能允许的,必须坚决制止。希望大家维护安定团结,维护社会主义法纪,不要再搞越轨行动。

随后,国务院即从国家农业部、农垦总局和农场知青原籍地的四川、北京、上海等省、市抽专人组成调查组,由农林部副部长、农垦总局局长赵凡任组长赴云南,再分成两个工作组到农场知青事发严重的西双版纳、德宏州开展调查工作,就地充分听取农场知青的意见。

国务院的三条指示下达后,云南省委一方面指示各农场普遍向知青们宣讲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另一方面从省直机关及相关的州、县抽调了大批干部与国务院调查组一道,迅速到各农场做知青们的工作。但在昆明的农场*知青仍然执意赴京*。为了防止事态失控,云南省委报请国务院领导同意,决定让*知青选派代表赴京听取他们的意见。

1229日,丁惠民等28名*知青代表到达北京后,国家知青办、农垦总局、团中央的领导于1230日接见了他们,并于197912日又和他们交谈了一次,动员他们尽快返回云南,留下的代表最多不能超过10人,以便请示国务院领导接见。在云南*知青代表到达北京的同时,西双版纳东风农场职工刘庭明也到北京*,并发回电报要该农场请愿团赶快赴京,企图造成更大的声势。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12日,国家知青办、农垦总局、团中央领导又专门找刘庭明谈话。国家农垦总局副局长张修竹批评了刘庭明的做法,说国务院正着手解决云南农场的知青问题,要他立即发电报回去劝阻其他人来京。中央有关部门积极做*知青们的工作,很快收到成效。*知青代表按照中央相关部门领导同志的指示,留下10位代表外,其余18名代表分别于13日、4日离京。

141120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在中南海的办公室接见了丁惠民、顾新华、李长寿、翟荣志、熊占国、邱亚德、陈允龙、邹盛永、刘光国以及刘庭明等10名云南农场*代表。整个接见历时1小时40分,至13时结束。民政部部长程子华、国家农垦总局张修竹、国务院知青办张亚群、团中央青农部李小芬和全国妇联、国家劳动总局的同志陪同接见。

王震曾到过西双版纳并与农垦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196312月,时任国家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视察农垦工作时,带领州党政部门和农场干部,共同在景洪农场场部附近开垦了一块47.7亩的橡胶试验田,这块试验田保留至今。西双版纳农垦人为了纪念王震的视察,专门在实验田内立起了一块“王震部长试验田纪念碑”,修建了一条610米长的两车道马路,取名“王震路”。

在接见知青代表中,王震就这次西双版纳国营农场部分青年**问题,热情、诚恳、严肃地和他们谈了话。他说:今天我同民政部部长程子华找你们谈一谈,交交心。在“*”中,林彪、“*”篡党*,*一切,整我们这些跟随*南征北战多少年的老同志和各级领导干部,我也被游了街,程子华同志也靠边站多年。邓小平同志也一再被他们诬陷。他们要把老干部都*。搞了这么10年,你们本来应当好好上学的,也给耽误了。你们也是受害者。现在要大治了,我们再也不能允许那种动荡不定的无政府状况出现了。

王震勉励知识青年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安定团结、实现四化贡献力量。他说:我们这些老年人还要拼着仅有的余生为四个现代化建设尽一份力量,还不是为了祖国的子孙后代。党中央宣布“*结束”了,就是为了让大家好好干事情,这就需要安定团结。这几天我接见外国人,他们就怕我们国内乱。他们说,我们希望你们强大,要投资我们有钱,但是怕你们*一来就把我们的投资冲掉了。有内忧外患嘛!我们国家还很穷,邓小平同志经常讲,想办法把人民的生活改善得快一点,今年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都要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所以在现在这个时候,你们跑到北京来闹,影响不好,不对嘛!你们要转过来,回去要作自我批评。如果你们能这样做,坏事就能变成好事。

王震副总理讲话后,程子华也讲了话。随后,王震与知青们交谈了起来。丁惠民说:王副总理、程部长对我们的指示,我代表大家表个态,表示接受。接着,他汇报了云南农场许多政策落实不了,一些干部作风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希望中央在调查掌握农场的实际问题以后,制定出一些相应的规定,使农场存在的问题能按中央的政策得到解决。

王震在听取了丁惠民等人关于农场存在问题的汇报后,肯定农场的干部是有功劳、苦劳的,他们也是年轻的时候到那里建设边疆的。农场没有办好,存在一些问题,他代表农场的领导干部向青年赔礼道歉。王震语重心长地谈道:你们回去以后,也要帮助改变农场某些干部的领导作风。把原来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是不容易的。现在要好好搞建设,全国

相关帖子
收藏 顶 0 踩 0
0
1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15308845996
13008663266
网站管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主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http://www.zqbwg.wang/bbs_23825806_zqbwg/index.html
×

消息内容

×
消息长度最多可添加100个汉字或者200个字母

回复内容

×

编辑回复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