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青在云南
成都知青在云南
重庆知青在云南
北京知青在云南
云南知青
绿洲知青文化库
知青刊物
知青子女
知青课堂
大理普陀泉
在线留言
寻找知青
知青优选
农家美食
企业论坛
农家住宿
资料馆
农家娱乐
知青返城
周边景点
关于我们
活跃知青点推荐
知青点
知青活动
网店交易
快速预约高原知青视觉工作室
博客
知青之家
单集纪录片合集(70部)
新品发布
国营东风农场留影
酒店预定
体验课学习
家居保养
清洗预定
门店查询
相册
知道
百科
会议活动
公司团队
有问必答
支付卡
我要定制
参展预登记
知青馆工坊
休闲食品
千城茶局
饮料冲调
粮油调品
书画艺苑
360全景
知青之家(世博知青户)
商品资源叠加,合作共赢
知青馆论坛
微商铺
优惠券
积分商城
团购
账簿登记表
微调研
人员统计
新型智能化环保无公害卫生间
吸音板
资源叠加,合作共赢
企业动态
产品中心
中医养生
教师人才库
求职
兼职招聘
专职招聘
小时工
保姆月嫂
家庭保洁
委托送花
视频一:难忘的岁月.纪念展室开一周年
巨野县档案馆“知青档案展览室”
再过几天就是巨野县档案馆“知青档案展览室”开展一周年了,我作为1974年巨野县的第一批知识青年,应邀参加了2023年6月9日的开展仪式 ,一年来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开展仪式除有巨野县历届知青代表,还有县委和档案馆的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
仪式结束后,当我走进知青档案展览室,红色氛围和旧时光的气息迎面扑来,有“中国掌舵人”*总书记等政治精英的文字介绍,有中国知青 始末、巨野知青简史,有档案馆馆藏知青历史记载,有知青年代,不同时期的“知青宣传画”和知青题材的影视海报,有巨野县集体下乡知青点、厂分布图,有知青老照片,还有多种多样的知青时期老物件,像饱经沧桑 的老人,诉说着当年知青的生活、学习和艰苦创业的动人故事。六节展柜分别有知青纪念物品,知青当时的书反文献资料,我仿佛走进时空的遂道,与那个特殊时代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心灵对话,也 让我想起自己在巨野县毕楼林场的难忘岁月。
视频二:县委副书记司黎明在欢送知识青年大会上讲话
那是一九七四年的初秋,巨野县大隅首西边的戏院里,县委在此召开了隆重的会议,欢送我县首批知青下乡务农。县委领导司黎明、刘化智,县武装部领导崔晨光、谭如香、王兆立等 积极响应号召,带头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农村去锻炼。领导为我们每位知青佩戴了大红花,赠送了装有*语录和笔记本的小挎包,还赠送了简宜生活用品,茶缸、毛巾、洗脸盆、水 壶、草帽等。随后,我们分乘数辆解放牌大卡车,春风满面地奔赴营里公 社顺河管区的毕楼林场。陪同知青的带队领导侯凤森、姚中汉、姚兰英、 开玉莲等,与大家一起到达目的地。
原林场场长毕泗清带领员工热烈欢迎知青的到来,并带领大家参观了伙房和各自住宿的地方。
现实使我们这些刚离开父母的姑娘小伙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又有了一个新家,今后将要靠自己的双手开创自己的新生活。
视频三: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严密的组织,没有组织的一盘散沙,将是一事无成。在安顿好起居后,知青在带队领导指导下,马上建立了团 支部,设置了连、排、班等建制。我 记得团支部的负责人有刘相华、李维 亚;连队连长是王从军,副连长有司国建、杨丽丽;下设两个排, 一排
(男排)排长王志立、副排长陈建明,二排(女排)排长李丽,两个排又分了班,明确了各班负责人。
文档下载:我们这一代生活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自幼对党和*有着无限深的阶级感情和信仰。响应号召下乡锻炼、我们不怕苦,不怕累,人人甘愿为建设新农村而流汗出力。人多房少,居住拥挤,我们就自己动手建房子。没那么多钱买砖,就和泥挑墙盖。大家都不惜力,拼命干,个别知 青直累的咳血,在带队领导强行劝阻下才肯休息。还有的因劳累过度,落一个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疼的毛病,多 少年后才治愈。
下地干活也是如此:鸡啼踏露去,披星戴月归。下地时,我们有:黎明秋风微刺骨,知青抢种热汗流,脚步阵 阵催月落,铃铛声声迎日出的劳动场 面。收工时,我们有:红日躲山凹, 万家炊烟冒,英雄收工回,明月对我 笑愉快归来的生活写照。
1974年毕楼知青劳动和休息时照片我们这一批知青,年龄大点的也只有十岁左右,最小的才十五六岁,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高强度的身体劳动,直累得稚嫩的脸蛋上隐隐飘过一 丝愁云。但稍事休息,凑在一起说说 笑笑,那点烦愁就马上不翼而飞了。
记得七四年冬季,林场地里收割一批簸箕柳条,要送到县外贸局去卖钱。全程不下六十华里,还要拉着地排车,载满货物赶路,劳累可想而知,但男女知青都争着报名去送。那时候 的生活还是比较差的,肉食稀有,蛋油短缺,人们营养不足。出发前吃了—顿白面馒头,四个一斤的我全部吃下,还有很多知青吃五个的。我们三人 一 辆地排车(两男一女),十多辆车路上摆开有半里多地长, 一声令 下,统一开拔,浩浩荡荡直向县城驶去。
到了中午,已走了三十多里,适逢大义公社驻地。大家又饥又渴,带队领 导决定在此吃饭休息。正好有一家卖 肉盒的,我吃了七个,最多的有吃十 一个的。 一路上,大家精神头十足,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包括女知青,没有一个喊累的。直到太阳落山,我们才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一年多的风雨同舟,朝夕相处,使我 们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平时 我们就互相帮助,相互体贴照顾。女生时常给男生缝补、钉扣子、洗衣 服;男生每天夜间巡逻值班,充当女 生的义务保护神。若发现谁有病了, 大家都热情地去护送就医,争着留下来陪护病人,细心地照料队友的生活起居。有几位情投意合的农友,最后 喜结良缘,成为终生伴侣。
1974年巨野首批知青伉俪李跃、谭慧知青的故事,如盛开的花朵一样芬芳,如灿烂的明珠一样光彩夺目。
知青的故事数也数不尽,写也写不 完。多少年过去了,这些故事依然在 我们的脑海中念念不忘。让我们永远 记住那段闪光的年华,世代发扬那种 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团结友爱的纯 真感情,一心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德。坚决听党的话、跟*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 国而努力奋斗!
谨以此文祝贺巨野县档案馆“知青档 案展览室”开展一周年!
2024年5月26日
王志立简介:男,汉族,中*员, 中专文化,现年71岁。1972年,在巨野县一中高中部毕业;1974年8月,到营里公社顺河管区毕楼林场下乡务农;1975~1977年,到辽宁省 本溪钢校学习;1977~1981年,在 山东省肥城阀门厂工作;1982~ 2013年,在巨野县农机局工作; 2013~今,退休。
山东省巨野县知青资料陈列室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于60年 代初期、高潮于60年代末期、结束于80年代初期,它是中*史、新中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永远载入共和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