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青在云南
成都知青在云南
重庆知青在云南
北京知青在云南
云南知青
绿洲知青文化库
知青刊物
知青子女
知青课堂
大理普陀泉
在线留言
寻找知青
知青优选
农家美食
企业论坛
农家住宿
资料馆
农家娱乐
知青返城
周边景点
关于我们
活跃知青点推荐
知青点
知青活动
网店交易
快速预约高原知青视觉工作室
博客
知青之家
单集纪录片合集(70部)
新品发布
国营东风农场留影
酒店预定
体验课学习
家居保养
清洗预定
门店查询
相册
知道
百科
会议活动
公司团队
有问必答
支付卡
我要定制
参展预登记
知青馆工坊
休闲食品
千城茶局
饮料冲调
粮油调品
书画艺苑
360全景
知青之家(世博知青户)
商品资源叠加,合作共赢
知青馆论坛
微商铺
优惠券
积分商城
团购
账簿登记表
微调研
人员统计
新型智能化环保无公害卫生间
吸音板
资源叠加,合作共赢
企业动态
产品中心
中医养生
教师人才库
求职
兼职招聘
专职招聘
小时工
保姆月嫂
家庭保洁
委托送花
劳动化的“八月十五”
1976年,也就是我们下乡的第一年,那年8月20日,我们集体到巨野县营里公社毕楼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那年的中秋节来的早,公历的9月8日,就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我们刚下乡还不到 20天。“八月十五”和“春节”一样,在农村再穷也是要过的,这是老族宗传下来的。因此,在“八月十五”前,带队干部和贫农代表就商量,决定也要遵循这一民俗,在这个传统节日到来之前,给大家放几天假,经队委会研究后,决定分批回去,第一批放假的,是在“八月十五”前就回家了。没有回去的农友,就留在点上过的“八月十五”,而且,一直到春节,就没回过家,我是这其中之一。“八月十五”那天,有放假返回的、有自愿留下的、还有节后没回去的,大家一块在知青点上过的八月节。目前,我能回忆起来的有罗卫、姜峰、荣瑞莉、付晓英、舒平等,其他(她)的具体还有谁,一时想不起来了。40年后的今天,在我的记忆里,76年的“八月十五”,就不是什么节日,留在点上的农友们,都照常出工劳动。如果说它是个节,那我们过的,也是一个劳动化的“八月十五”。“八月十五”当天,大家和往常一样出工,而且劳动量比往常还大,因为放假,好多固定的活,我们留下的人员也要干,像喂猪、养羊、看菜园,拉水和给大牲畜铡草等,每人都干几样活。记的那天早晨,我一起来,就帮着炊事班拉了趟水,回来后就去打扫厕所。上午,我是在菜园里,看着毛驴拉着水车浇菜,主要是怕水沟被水冲开了口子。这活看似挺悠闲,实际上并不轻松,你要认真负责的话,就要来回不停的走动,一发现有要漏水的地方,马上就要用土把它堵上。这样一上午下来,也是很累的,否则,你在一个地方老蹲着不动,一旦等水把沟冲开了口子,再去堵就晚了,那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了水,还要费成倍的力气,才能把冲开的口子给堵上。下午,我记的,是到大田地里拉草,那时农活并不多,除了割草、浇水、积肥。因为,那个节气,还不到秋收的时候。当时留点的女农友,多数是在大田地里除草,我和一些男农友,把割下来的草,用地排车往知青点上送,好的青草就用来喂猪和大牲畜,其余的就用作积肥,那天下午,一直干到天黑,才把地里割下来的草拉完。到了晚上,我也没闲着,又去帮着贫农代表,“毕老头”给牲口去铡草。在饲养牲口屋里,我们一边铡草,一边听他诉说着自已的身世,我问他为什么没有媳妇,他说他家里穷,一直没能娶上,现在年龄大了,更找不着了。在我们去之前,他是村里的五保户,由村里养着他。当时,我们知青点上共有7名老农代表,其中就有4人是光棍汉五保户,原来都是由村里养着。我们去了以后,他们就被按排在知青点上,吃住都有知青队来管,名誉上是我们的贫农代表,我们是在接受他们的再教育,实际上是大队里甩袍袱,让我们知青队来养着。那天晚上,“毕老头”给我讲了,他和其他几位老农之间的,一些不为我所知的事。他还有意无意的诋毁“冯老头”,说他又馋还懒,干活出工不出力,并说他以前还当过土匪。他说你是知青队长,我才给你说的,你也不要给带队干部说,你自已注意他就行,也不要给其他知青说,要是传到他耳朵里,他又给我过不去。他说这些的时候,我并没很在意,而是,光想着早点干完活,能回去睡觉。现在想起来,他也只不过是贬低一下别人,为了表现一下自已吧了,是一种典型的农民意识。现在这些老人都已不在了,时不时还真想他们,愿他们在天堂和睳相处,比人间过的更好。等帮“毕老头”铡完草,已是深夜了。我现在怎么也没有回忆起,那天过的就是“八月十五”,更没有那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一点感觉。“八月十五”那天,我们留点的农友吃的什么饭,伙食是怎么改善的,现在已回忆不起来了,只记的饮事班长姜峰是在十五前回的家,她从家里带回来四个月饼,被大家分抢了,算是粘了点“八月十五”的气。但是,那天苹果算是吃够了,我记的是毕泗卿队长,让苹果园里给我们送了一筐又红又大的苹果,放在那里随便吃,那天,总算是过了把苹果瘾。致于其它的什么事,想了很久,再也记不起来了。 这就是,我下乡期间过的第一个中秋节,也是我过的一次劳动化的“八月十五”。
(写于2016年9月13日夜李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