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工坊知青馆
  • 虔纳知青馆公众号

论坛首页>>怀旧室老知青与同龄人>>下乡时我是保管员.纪念展室开展一 ...

1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lq1961
等级:1
头衔: 管理员
星数:
帖数:2263
精华:98
互动积分:13695
消息:
  查看资料
发布于:2024-06-03 10:39
字体大小: 1#

下乡时我是保管员.纪念展室开展一周年

文档下载:我是山东省巨野县原营里公社1976年毕楼“首个单独知青队”的一名知青,我们知青队开始49人,陆续增至57人,我是晚去的八人之一。在我的一生中,知青这段经历使我终生难忘。

202442日,我回巨野时,参观了农友李运河与县档案馆联合创建的“知青档案展览室”, 回到聊城后,盟发了想写点下乡时的零星记忆,也算是对知青展室开展一周年的纪念。

我刚到知青队时,看到队里的大牲畜没有石槽饲养,用的是一个水桶,因 我老家是谢集公社谢集村的,离营里公社知青点很近,正好家里有个闲置老石槽,就把它捐给了知青队里,解决了大牲畜饲养,没石槽的问题。

视频一:在知青队我是一名保管员,队里的一切生产劳动工具和一些农用资料都有我来保管。我们队是集体出工,每天出工前按照分配的劳动任务领取工具,下工后再送回仓库,工具坏了,

我还得负责随时修理,整天忙的很,  但我从没叫过苦,我曾被县知青办评

“优秀保管员”,其 一 些好的做 法,还在全县知青点推广。

为了增加队里收入,在当年的11月 份,队委会研究在知青点最南边挖一 个地窨子,利用队里台田沟种的荫柳和薄箕柳来编苹果筐,队里让我领头组建了一个编筐小组,我和一位老 农,还有五六名知青组成,编筐小组 人员,多数是女的,我记得有郭爱民、于敏兰、王艳秋,还有几个记不起来了,干了一冬春,具体编了多少筐,卖了多少钱,现在也记不清了,

但这是我们知青队搞副业创收的第一 笔钱。

视频二:1977年春天,也是为了队里增加副业收入,队委会决定,利用队里的磨面机对外换出麸皮的面粉(当时这种 面粉叫88),也由我来负责组织生产和兑换面粉的具体工作,但由于来 换面的太少了,只干了三、四个月的

时间就停了,原因是,当时的村民大都不富裕,很少有吃出麸皮面粉的, 因此也就停了。

为了知青点盖房子,1977年的春天,由我带队到当时的嘉祥县金山“放石头”,去的知青有大个子吕汝顺、白宏光等,还有谁也想不起来了,我们是从山上把选好的石料用地排车放到山下,再用队里的拖拉机运回知青点,第一天“放石头”可能是*过猛了,第二天浑身疼, 一天都没能起床,也不想吃东西,整整睡了 一天,到了第三天才能勉强上山“放 石头”,一 共干了五六天,这活我们几个人都 是初次干,很有危险。山上每天放炮 开采石头乱崩,当时并不害怕,只觉得希奇好玩,因在此之前,我们从小都没见过那种场面,可现在想起来挺危险的,每天开采的石头崩的到处都 是, 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崩伤砸着。

我们队里后来盖的几间房子,地基用 的石头,全是我们几个人从山上放的石头。

1977 年年底分点后,我从营里公社 分到龙固甘庄知青点,也由保管员改职为会计,并考取了拖拉机驾驶执 照,1978年春天,队里通过找关  系,联系了济菏铁路工地,给工地上 拉石头搞副业,我和马岱成两人,每 人一天去金山拉石头。我印象最深的 是第一次拉石头,从山上装石头,由 于没有经验,金山装石头的村民为了

多卖石头,使劲的装,有5吨多,但 拖拉机的载重也只有2吨,在山上我检查车辆时发现拖拉机后斗轮毂的螺栓全都松动了,而且轮胎都成了八字形,当时就吓的我出了一身冷汗,如果是在下山时有一个轮毂发生问题, 我恐怕就要见马克思了。看到此景,

我把石头卸下了有2吨多,并把螺栓全部紧了一遍,才敢上的路。有了这 次经历,以后每次再去,我都先检查好车的状况,并对装车的村民讲清装 的吨数,没出过一次事故。

这都是我一些下乡时的零星记忆。

祝巨野县档案馆“知青档案展览 室”越办越好!

山东省巨野县知青资料陈列室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于60年 代初期、高潮于60年代末期、结束于80年代初期,它是中*史、新中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永远载入共和国史册。

 


IP 属地:昆明
相关帖子
收藏 顶 0 踩 0
0
1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15308845996
13008663266
网站管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主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http://www.zqbwg.wang/bbs_23825806_zqbwg/index.html
×

消息内容

×
消息长度最多可添加100个汉字或者200个字母

回复内容

×

编辑回复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