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工坊知青馆
  • 虔纳知青馆公众号

论坛首页>>知青园地>>丁官屯知青酒厂

1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lq1961
等级:1
头衔: 管理员
星数:
帖数:2263
精华:98
互动积分:13695
消息:
  查看资料
发布于:2023-10-06 15:04
字体大小: 1#

丁官屯知青酒厂

丁官屯知青酒厂2022/7/13 17:28:34

山东省巨野县陈酿酒业有限公司

2022年7月13日上午,有民俗爱好者董传标驾车,75年知青刘惠宁一块到丁官屯寻找当年的知青酒厂。

丁官屯知青酒厂大门和伙房

山东省巨野县最后一批知青,多数是1979年和1980年的高中、初中毕业生,也有前几届应下乡,而因特殊情况没下乡的知青,还有一些家在外地,

原籍在巨野的知青,再就是投亲靠友来巨野的知青。按照当时的政策,他(她)们没有到农村去,而是下到工厂进行劳动锻炼。据挡案记载:为安置这批知青,*巨野县委1979年10月22日曾向当时的*菏泽地委写了专项报告,即:《*巨野县委关于继续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申请报告》,提出了具体安置办法是"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我们打算举办单独核算,自负盈亏的知青集体工厂,集中安置知识青年。即在皮鞋皮件厂安置三百人、城关纺织厂安置二百人、丁官屯酒厂安置五十人、陶庙酒厂安置五十人,共六百人"。但最终落实了两个知青工厂,一是县皮鞋皮件厂、二是丁官酒厂。第一批两厂陆续安置169名,男知青48人、女知青121人。

丁官屯知青酒厂,知青刚到酒厂时,并没有宿舍,都是住的村里民房,知青到了后,厂里才建的宿舍,男女各5间,3间是厂部领导住和厂部,这些知青宿舍和知青伙房至今还存在,当年建的酒作坊除后来换了房顶如继续生产维修后仍可生产,当年的储酒仓库也还在,除时间久远的痕迹和破旧,仍能看出当年酒厂原貌,现在酒厂己改制,多次转包给个人,但仍有留守人员在厂里,我们曾见到了当年也在知青酒厂生产作坊的临时工肖守银,他现年59岁与当时知青是同龄人,在厂里一个伙房吃饭,一同在酒作坊劳动,非常熟识,至今还能叫出很多知青名字,在他的带领下对当年的酒厂进行了一一指认,这是目前巨野县知青劳动生活留存下来最完整的地方。

与当年知青酒厂工人肖守银合影

当年丁官屯知青酒厂知青宿舍

对当年知青在酒厂的一些往事,电话采访了女知青刘惠清。

刘惠清回忆:我是巨野县最后一批知青,当时下到了丁官屯洒厂,有些事都忘了,但有些事记得至今很清楚,啥时候也忘不了。刚一下到酒厂时,既没厂房,也没宿舍,我们知青住到村里民房里,我们去了后,先是盖的厂房后是盖的宿舍,我每天跟着拉土建房,由于我年龄小,不会惜力愉懒,一天下来快累死了。后来厂房和宿舍建好了,开始生产酒时,我先是给瓶装酒贴标签,后来我和很多女知青又抽到了厂里作房,挽着腿,光着脚,去踩酒糟,脚Y子都磨出了好多血泡,疼得要死,出酒时味也很大,冲鼻子,那时的生产环境很差,特别是到了夏冬季节,又热还冷,没少受了罪。

当年知青酒厂不光造酒,还造糖块,我们每天包装糖块,那时不象现在,都是机械自动化,糖块要用手一块一块的包。天天如此,就象机器人一样的干,知青还有一部分去做造鞭炮。

想起来这些,我们最后一批知青虽没下乡参加农业劳动,但在酒厂干的活也是十分艰苦,用*总书记的话讲,也是"终身难忘"。

与1975年下乡知青刘惠宁合影

IP 属地:昆明
相关帖子
收藏 顶 0 踩 0
0
1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15308845996
13008663266
网站管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主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http://www.zqbwg.wang/bbs_23825806_zqbwg/index.html
×

消息内容

×
消息长度最多可添加100个汉字或者200个字母

回复内容

×

编辑回复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