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青在云南
成都知青在云南
重庆知青在云南
北京知青在云南
云南知青
绿洲知青文化库
知青刊物
知青子女
知青课堂
大理普陀泉
在线留言
寻找知青
知青优选
农家美食
企业论坛
农家住宿
资料馆
农家娱乐
知青返城
周边景点
关于我们
活跃知青点推荐
知青点
知青活动
网店交易
快速预约高原知青视觉工作室
博客
知青之家
单集纪录片合集(70部)
新品发布
国营东风农场留影
酒店预定
体验课学习
家居保养
清洗预定
门店查询
相册
知道
百科
会议活动
公司团队
有问必答
支付卡
我要定制
参展预登记
知青馆工坊
休闲食品
千城茶局
饮料冲调
粮油调品
书画艺苑
360全景
知青之家(世博知青户)
商品资源叠加,合作共赢
知青馆论坛
微商铺
优惠券
积分商城
团购
账簿登记表
微调研
人员统计
新型智能化环保无公害卫生间
吸音板
资源叠加,合作共赢
企业动态
产品中心
中医养生
教师人才库
求职
兼职招聘
专职招聘
小时工
保姆月嫂
家庭保洁
委托送花
重磅新闻.知青人古稀之年再披战袍
王毅再次担当外交部长 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经表决,决定免去秦刚兼任的外
交部部长职务,任命王毅为外交部部长。国家主席*签署第8号主席令。赵乐际委员长主持会议。王毅简历: 1969-1977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战士、连通讯员、营报道员、代理宣传干事;1977-1978年 返城待分配,邮电部情报所工人;1978-1982年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日
语专业学习;1982-* 外交部亚洲司科员、随员、副处长、处长;1989-1994年 驻日本使馆参赞(1992.05副司级)、公使衔参赞(1993.04);1994-1995年 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1995-1998年 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其间: 1997.06-1998.01美国乔治敦大学访问学者); 1998-2001年 外交部部长助理、党委委员兼政研室主任;(1996-1998年南开大学亚太经合组织研究中心世界经济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0.03-2000.05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2001-2004年 外交部副部长、党委委员;2004-2007年 驻日本大使; 2007-2008年 *、副部长;2008-2013年 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2013-2018年 外交部部长、党委副书记;2018-2022年 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外交部部长;2022-2023年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2023年- 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外交部部长。从北大荒知青到外交部长 ——王毅的锐意人生 他曾经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了8年的知青,他是*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他在四年大学生活中因为各方面能力突出而崭露头角,他凭借一口流利出色的日语进入外交部,在中国遭遇敏感而棘手的外交问题时,他的身影频频出现。2013年出任外交部长。 而今,古稀之年的他再次出山,重披战袍出征,又被委以重任,任命为外交部部长。 1、“他是一个善于思考、有*见解的人” 1953年,王毅出生于北京。1969年,中学毕业后他去东北建设兵团做了一名战士。 2012年7月29日,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哈尔滨闭幕,时任国台办主任的王毅在会上透露,40多年前,他从北京来到哈尔滨,再转车一整夜到北大荒,黑龙江就是他的第二故乡。在兵团时,王毅就喜欢书法,练得一手好毛笔字。2009年,当他再次回到黑河,参观完知青博物馆后,提笔写下:赤子之诚。 在兵团做战士的8年中,北京青年王毅身上有着明显的“首都烙印”,与其他地方的年轻人相比,他对政治更敏感,也很有兴趣,对国家前途命运多有忧虑,对国际大事也特别关心。 即便在兵团学习氛围不够理想的条件下,王毅劳动之余也阅读了很多文史书和外语书,打下了比较扎实的文史基础与文学素养。生活的磨砺开拓了王毅的视野,增加了他的阅历,使得王毅的文笔在求学以及后来的工作中广受赞扬。 “与成千上万的同龄人相比,与我那些朝夕相处的伙伴们相比,我是幸运的,有机会站在了这条新的起跑线上,人生的轨迹也随之变化。但我深知,这绝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改变,更是一个时代的改变,一个历史的进步。”王毅在《二外四十年》一书中回忆道。 在1978年那个生机勃发的春天,王毅走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初次见面感觉他不是特别外向的人,但是非常有能力、尽职尽责。”谈及对王毅的第一印象,当时王毅在校学习时的系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宋春林回忆说。王毅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了8年知青,他们这一代人经历了“*”的冲击和上山下乡的洗礼。在北大荒战天斗地的岁月里,在夜深人静的煤油灯下,王毅和他的战友们曾多少次向往能有上大学的机会,也曾多少次为此付出过努力。 但在当时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能够有资格站在这条起跑线上,能够实现那个瑰丽的大学梦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上大学在他们看来真的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为这一代一直做着大学梦的知识青年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王毅1977年参加高考,于1978年初进入二外亚非语系日语专业学习。当时1977级日语专业一共有3个班,王毅因为在入学前有过丰富的生活工作历练,被推选为日语专业2班的班长。“站在起跑线上,第一个深切感受是这一刻来之不易。 1978年初,当我背着行囊第一次走进二外的大门,我似乎仍然不能完全相信这一事实。这一天,对于我,对于我们这一代人,都太重要了,也到来得太艰难了。”王毅在母校四十年校庆出版的《二外四十年》一书中撰文回忆说。
2、“大学是一个与自己打拼的场所” 由于王毅是全国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让这一代人进入大学后倍加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所有的学生都在匆匆地赶往教室,匆匆地赶往图书馆,排着长长的队伍购买中外名著,跑到很远的地方看重新放映的中外电影……就像海绵吸水似的,人们拼命地读书,如饥似渴。 “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总觉得一天24小时不够用,每一个人都是拼命地学习。每次上课之前,他们都已经把课本上的内容基本掌握了。作为班长的王毅也常常带着大家一起学习、讨论。这让刚留校任教的我感到压力很大。”曾经教过王毅的二外日语学院潘寿君教授说。 善于思考、有*见解、理解力强,这几乎是每一个接触过王毅的老师、同学对他的评价。浓厚的学习氛围浸染着每一个莘莘学子,入学已经24岁的王毅在学习上十分勤奋。他说,站在起跑线上,首先不是与同学的竞争,而是与自己的打拼。 作为一个年龄相对较大的学生,如何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不要在学习上拖整个班级的后腿,是王毅要面对的首要课题。“我们班上还有几个与我经历类似的同学,大家都抱定一个信念,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放弃一切可以放弃的休息,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尤其是一、二年级阶段。”王毅在文章《站在起跑线上》写道。1981 年9 月,王毅(左一)等8 人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标兵” 二外一些老师也回忆说,那时候1977级有这么一群学生,每天的生活轨迹极为单调,从宿舍到教室再到食堂,三点一线,循环往复,王毅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在课堂上与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随时提问,主动请教,相互启发,深入思考。“年龄大本来是学外语的劣势,但当你能够更理智、更自觉、更创造性地学习时,劣势则变成了优势。”王毅认为。 大学期间,王毅所在的班级组织了一个沙龙,不定期地就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如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什么如此漫长?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败比较等等。“我们除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讲座外,还尽可能地广泛涉猎各种新的知识和信息。现在回想起来,大学四年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们学习和思考的时空,为我们启开了接受知识的大门。”王毅回忆说。 在二外期间,王毅发表了两篇日语专业论文和一篇翻译作品,其中一篇论文发
在了国内知名的日语研究刊物上。“一个本科生能在大学期间发表论文和翻译作品,这让王毅在学校一鸣惊人。很多同学对他的勤奋和努力表示敬佩。”宋春林说。对专业的深刻领悟和理论探索让王毅在专业学习上走得很远,大学毕业时他的功课几乎门门第一,学习成绩位列全年级第一。王毅的毕业论文亦得到了师长的高度评价,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王毅在母校二外学生食堂用餐 3、“二外1977级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入党的学生” 对于王毅出任中国外交部部长,日本媒体对他的评价是:相貌出众,才华过人。大学时代的王毅除了专业成绩优秀,也是一个能力出众的学生。8年知青生活的历练让他显得比同时代的人成熟许多。 在那8年的知青岁月中,王毅并没有放弃学习,他撰写的文章经常发表在黑龙江的各大报刊上。王毅对文学、历史情有独钟,有才气、不傲气也是很多师友对他的印象。“王毅对待师长和同学都很谦和,讲究礼节。即使现在聚会的时候,拍照合影时他也一定会让老师站在中间,他站在旁边以示尊重。”宋春林说。“王毅上课的时候很善于提问题,而且会把语言知识点积极运用到会话中。” 潘寿君说,“上学的时候,王毅还经常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课下讨论,组成会话小组,学习语言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他那时候就显示出很强的团队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王毅所在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好,这与王毅以及其他班干部的积极组织和相互促进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的目光不能停留在校园的四年。因为,在你的人生旅途上,这只是一段短距离的竞赛。四年后,你还会不止一次地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你的一生,应该永远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状态。四年的大学生活,只是为你今天走得更稳、跑得更快打一个初步的基础。”王毅在回忆文章中说。 1981年底,王毅正式加入了中国*党。为此,二外还专门召开了全校范围的入党积极分子会,王毅在会上发言。“他是1977级第一个入党也是唯一一个入党的学生。” 宋春林说。
4、从外交新星到新任外长 2013年3月, 得知王毅当选新任外长,宋春林第一时间给当年的学生王毅发去了祝贺短信。很快得到王毅的回复:“谢谢老师。感谢你当年的培养,也请代向我认识的老师们转致我的问候。”落款是“学生王毅”。 1982年大学毕业后,王毅进入外交部亚洲司工作。2001年,王毅出任外交部副部长,从科员到副部长,他只用了19年的时间,所经历的每个职位几乎都创下了“外交部该职位最年轻的纪录”。 1996年到1998年期间,王毅在南开大学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研究中心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获得世界经济专业经济学硕士学位。至今,研究中心的老师对他印象颇深,“他在学习上非常刻苦认真,完成了所有课程,顺利地毕业了。” 之后,王毅又在外交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周启朋教授是他的导师。周教授透露:“他当部长助理的时候在外交学院读博,论文研究方向是当代国际关系。” 在外交部,一些老干部对王毅的印象是:思维活跃、知识面广,能吸收借鉴学界的新理论、新观点,勇于承担责任并善于与媒体沟通。在王毅突出的个人能力中,“好文笔”是大家公认的。因此,王毅被称作“新派外交官”。王毅在日本担任中国驻日大使的三年中,接触了大量的日本人。大到重要会议,小到民间社团,可以说有求必应。“王毅特别了解日本的想法,也
坚持中国的原则,他能把中国的想法,以日本人能接受的方式说出来。”日本共同社资深记者河野彻说。 一次,王毅在日本防卫大学演讲时,解释中国的“武”字由“止”、“戈”两个字组成,即“止戈为武”,形象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的内涵。日本媒体评论说:“他讲得很生动也很深刻”,“他的日语很高雅”。 曾几何时,那个曾经站在起跑线上奋力奔跑的青涩少年,经过多年的打拼和奋斗,已经驰骋在广袤的天地。 从外交新星到新任外长,王毅锐意进取,厚积薄发,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王毅的儒雅中透着威严,在捍卫国家利益和国际道义时,那是相当的犀利。 2015年3月,在回答日本记者关于“中国是否利用历史问题作为武器贬低日本这些年来对世界和平的贡献”时,王毅称说, “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回答掷地有声,有理有节,赢得××。 “我们的使命是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来维护国家利益,捍卫民族尊严,树立国家形象,扩大国家对外影响和增强国际地位。所以哪里有需要和任务,我们的外交就应该出现在哪里。不论面对怎样的艰难,我们应当为自己的行动来恪守忠诚、使命、奉献这一外交人员核心的价值观。”王毅和夫人钱韦 真正的男神,除了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高颜值,还得有着让同性跪拜在其西装裤下的魅力、临危不乱不怒自威的气度,以及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举止。 在第48届东盟外长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泰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塔纳萨当众向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表白”,他用英文说:“如果我是个女人,我会爱上他..……”随后,全场发出笑声。
有记者曾透露,王毅曾和他一起钓鱼。除了钓鱼之外,王毅还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尤其喜欢运动。他自己曾透露个小秘密——经常打网球。而更为民众所熟知的是王毅在卸任驻日大使回国担任外交部党组书记期间,和妻子钱韦一起带领全部2000多名员工,在公开场合做健身、踢毽子、跳绳等工间操,以此表示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民健身热潮的支持。 来源:外交部网、《环球人物》 人民文摘
天下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