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工坊知青馆
  • 虔纳知青馆公众号

论坛首页>>安宁知青专辑>>我们的故事四 ——昆明1964年知青 ...

1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lq1961
等级:1
头衔: 管理员
星数:
帖数:2263
精华:98
互动积分:13695
消息:
  查看资料
发布于:2022-08-18 21:56
字体大小: 1#

我们的故事四 ——昆明1964年知青下乡安宁60年回望

青龙谷生态风景区大门

情系螳川再创业

温景光

      1964年9月2日,我与昆明市500多名初高中毕业生,响应*“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怀着激动的心情,唱着:“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革命歌曲,毅然离开了父母、兄弟姊妹,离开了舒适的城市生活,投身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安宁。

       那时的安宁,虽然距昆明只有三十多公里,又通火车、汽车,却十分落后,生产、生活都非常艰苦,因为是怀着理想实现誓言而来,再苦再累,再受多大的委屈都能忍耐,因为落后,民风是那样的朴实、环境是那样的自然美丽。秀丽的田园风光、牛粪的清香、泥土的芳香……无不让我激动,让我陶醉。我暗下决心,一定为农村贡献自己的一切,一定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理想把农村建设成为风光秀丽、环境优雅、农民富裕、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实现理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诸多的因素就更难说了。在那个讲政治、讲阶级斗争的年代,我唯一可做的就是拼着命地苦,拼着命地干,晚上埋头学毛著,白天拼命干劳动。生活是艰苦到了极点,穿的衣服补了又补,吃的是省了又省(其实也真吃不起点肉),见到别人嘴动,会馋得清口水直淌,看着农村的小娃娃在大火中烧包谷或蚕豆什么的,忍不住讨几颗解馋,吃着粒粒可数的蚕豆,觉得特别的香,就像从来没有吃过一样。

      光阴似箭,在农村一晃就七年了,1971年9月,遵照党和国家的需要,知青返回城市,重新迎接革命的安排。我被分配在昆明市煤建公司。虽然离开了农村,但心里却老是惦记着为之奋斗过七年的农村。工作之余,放假出差,有机会总要到农村、到山区看看。看着山区农民大量砍伐树木做柴,破坏自己的家园,真让我痛心惋惜。为此,我特意设计发明了节柴灶在农村推广,这样不仅少砍树毁坏林木,还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为了保护城市的空气不受污染或少受污染,又发明了节能热水灶,不仅节煤,而且排烟少,还可解决家庭的洗澡问题,被省、市有关部门表彰。


IP 属地:昆明
相关帖子
收藏 顶 0 踩 0
0
1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15308845996
13008663266
网站管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主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http://www.zqbwg.wang/bbs_23825806_zqbwg/index.html
×

消息内容

×
消息长度最多可添加100个汉字或者200个字母

回复内容

×

编辑回复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