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工坊知青馆
  • 虔纳知青馆公众号

论坛首页>>安宁知青专辑>>我们的故事七

1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lq1961
等级:1
头衔: 管理员
星数:
帖数:2263
精华:98
互动积分:13695
消息:
  查看资料
发布于:2022-08-18 16:17
字体大小: 1#

我们的故事七

——昆明市1964年下乡安宁知青60年回望

一个初中生到研究员的故事

宋光淑

      2003年,云南大学龙泉路教工住宅小区建成,房管科按过去分房的贯例,把每个教职员的工龄、职称、获奖等情况打分、排序并张榜公布,大家确认无误后,按分数高低进行选房。那个年代,分房可是一件大亊,一分或半分之差,就决定了所选房子的栋别、楼层、朝向等。因此人们都很重视,十分关注所公布的情况是否真实。人们在张榜前一排排找着自己的名字,看着,议论着,这时,有人指着宋光淑的职称栏说:一个初中生怎么会是教授?我听到后,开玩笑的说:“混的湃”。几天后,有老师直接跑到我办公室,问我是怎么评上正高职的?感到意外的同时,我也有所准备。就把自己出版的著作、发表的论文及获奖证书、职称证等拿出,一一给他展示。并告诉他,图书档案系列的职称评定,因云南省没有高评委,前些年,要报到北京文化部高评委评定。我申报的那年,文化部不进行正高职称评定,建议到邻近省份评定。因此经主管副校长批准,我的材料报到四川省文化厅高评委进行评定。据说,在所有参评人员的材料中,我的材料比较过硬,因此全票通过。这位老师看了材料,听了介绍说:“真不是混的,是过硬的。”

      故事,要从我当知青到工作说起。

      我出生在云南省罗平县,罗平是云南的老革命根据地,父亲、叔叔、舅舅都是地下党或边纵战士,父亲是从西南联大文法学院缀学回乡,后参加了边纵。我六岁时,跟随父亲来到昆明读书。

       1964年9月,昆明一女中毕业的我,放弃中考响应党的号召到安宁县连城公社桃花大队下乡插队。下乡之前父亲什么话都没说,带着全家到像馆照了一张全家福,在照片上题写一首诗:“人生聚散以无穷,遍及全国是吾家,似我一家革命外,爱乐甘苦与民尝”,我知道,父亲是要我做好吃苦的准备。带着这张照片,我离开了家。


IP 属地:昆明
相关帖子
收藏 顶 0 踩 0
0
1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15308845996
13008663266
网站管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主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http://www.zqbwg.wang/bbs_23825806_zqbwg/index.html
×

消息内容

×
消息长度最多可添加100个汉字或者200个字母

回复内容

×

编辑回复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