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工坊知青馆
  • 虔纳知青馆公众号

论坛首页>>缅共知青研究>>8.10西南地区知青日记书信交流会

1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lq1961
等级:1
头衔: 管理员
星数:
帖数:2275
精华:98
互动积分:13799
消息:
  查看资料
发布于:2022-08-12 17:31
字体大小: 1#

8.10西南地区知青日记书信交流会

《青春永不褪色》

     首先感谢上海知青文化研究会、历史文化研究会、西南地区知青日记书信交流会,及诸多老知青认真的历史态度和担当,让所有知青有一次晾晒青春记忆的机会。

     日记和书信是个人经历与思考的记载,有的成系统,有的仅仅是“雪上指爪”偶留印迹。

    我是云南腾冲知青潘东旭,曾出境缅甸参加缅共人民军,军旅生涯十年方才回国。我所有日记中最珍贵的当属缅共时期,几经辗转保存下来的几本较为完整的日记,封皮上的题字很有时代特点,调侃一下,将其串联起来,好像能预示知青命运的走向,比如“学习雷锋”的“*”奉行“*著作是革命的宝”一起“高歌猛进”到“人民公社”插队落户。当然这只是一种玩笑。实际上这几本日记于我个人意义非常重要,可以说是我的纪实文学《寂寞旧战场》、《血火青春》的写作大纲,其中有异国他乡行军打仗的真实记录,有学习高射*和无线电电台的学习笔记,有学习政治的心得体会,还有当时即景创作的诗歌。假如没有笔记的原始记载 ,我这两本书就没有依托,其中一些情节和细节难免失真,两本书一定会逊色很多。

    日记以外,我最诊视的是:同为缅共知青兵的哥哥—潘国英烈士留下的数十封家信。哥哥是知青兵的骄傲,一个踏石有痕,抓铁留印的铮铮汉子,生前参战密度最高,多次立功受奖,荣获战斗英雄称号,牺牲后立为全军学习的榜样。

     潘国英十九岁牺牲,一个年轻的生命在异国的战场上化为壮烈的音符。尽管明亮的青春永不褪色,但战争是残酷的:血肉堆磊的胜利属于组织,现实的伤痛属于个体。我母亲过世后,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了数十封潘国英生前的信件,每一张纸上泪痕斑斑,这令人锥心的疼痛,难于想象数十年来母亲是如何靠这些书信与逝去的儿子保持精神联系,化解内心悲伤。至今我都不敢碰触这些书信,每次展读内心都很疼痛,痛惜哥哥壮志未酬身先死,更痛惜母亲丧子的哀伤……     

发言时间有限,就不深入探讨。借助此次活动我终于鼓起勇气将哥哥生前的信件展示出来,英雄无悔!我也了结一个心愿。最后向知青活动的热心人,向所有知青致敬!

血肉堆磊的胜利属于组织,现实的伤痛属于个体!一一缅共知青潘东旭

陈丹青:人民的胜利


IP 属地:昆明
相关帖子
收藏 顶 0 踩 0
0
1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15308845996
13008663266
网站管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主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http://www.zqbwg.wang/bbs_23825806_zqbwg/index.html
×

消息内容

×
消息长度最多可添加100个汉字或者200个字母

回复内容

×

编辑回复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