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工坊知青馆
  • 虔纳知青馆公众号
详细内容

农村的记忆:冷静的思考——时间都上哪儿去了(16)

时间:2025-08-26  【原创】       阅读

农村的记忆:冷静的思考——时间都上哪儿去了(16

上海浦东余杰

创建于6天前

阅读 276

收藏TA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一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我读小学的时候,班级里有三位“年长”的同学。他们因为各自的原因在小学里已经读了10年的书还没有毕业。1965年的时候,上海动员社会青年去新疆建设兵团。他们三人报名去了新疆。才过了一年多一些时间就又回到了上海。我们特意去看望了他们。他们告诉我们进疆的路程的苦难,在戈壁滩上荒芜人烟里的煎熬。什么《军垦战歌》、什么《边疆处处赛江南》这只是小说和电影,现实里是苦难。

       我们似懂非懂地听着他们的讲述。他们唯一的目标是想回到上海。但是谁还会去关注这些苦难的人呢?结局是他们又一次踏上回疆的道路!

后续的结果是,两年后我们也开始了上山下乡。只不过我们没有去新疆。

直到我们在农村安顿下来,开始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城市的生活后,才刚刚明白三位大哥大姐讲的都是真实!

       为了“稳住”日益不安的知青们,上山下乡的鼓动者们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有邢燕子、侯隽、董加耕、金训华、朱克家等一系列标杆,要求我们在农村“扎根”。好,我们不回城了,但是未来又是什么呢?没有人告诉我们。一面是年复一年的劳动,一面是不间断的运动,真的不知道要折腾到何年马月。在这样的生活里,我们还有理想吗?能有理想吗?有时我们在问:老人家要我们上山下乡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为啥不让我们去工厂、去学校呢?非要我们在农村才是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天下?

       我们那时就是这样被抛弃到天涯海角、边疆农村。各自跳上了开往不同地点列车,走向一条无法知道未来的道路。

       人心的浮动,渴望与期盼,严酷的现实,这些都为日后的云南知青大返城埋下了“定时炸弹”。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15308845996
13008663266
网站管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主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http://www.zqbwg.wang/bbs_23825806_zqbwg/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