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4 22:28:49


甲儿哥是个传奇的人物
甲儿哥的大名叫邱振甲,知青下乡那会儿,他像对待亲弟弟亲妹妹一样,对待那些才十几岁,就从城市到农村下乡的孩子们,那些城里的孩子,都亲热的叫他甲儿哥。 我们是一个村的,邱黄两家自古不乱辈,我们是平辈,所以自然也叫他甲儿哥了。甲儿哥是个传奇的人物,不客气的说,中国知青运动他是发起人之一。
1954年,地富反坏右被*了,农村集体合作社的贫下中农没有识字人,记工分,当会计,写革命标语都成了问题,十几岁的甲儿哥他们正上高小,32个同学满怀革命激情,离开了学校,回到村里,当了集体合作社的新社员。农村集体合作社没有识字人的问题就这么解决了,他们成了中国最早的回乡知青。
很多人不知道,知青是分回乡知青和下乡知青的。戏剧《朝阳沟》里,银环是下乡知青,栓保就是回乡知青。

1955年,这件事被许昌地委写成先进经验上报,最高领袖看到后激动不已,亲笔批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原批文很长,这8个字是核心)。不久之后,邱振甲所在的几个生产大队,从郏县渣元人民公社脱离,成立了郏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这是中国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名字最长的人民公社。

再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轰轰烈烈,席卷全国,成了一场震撼二十世纪、长达27年、涉及1800万青年、牵动十亿人心的全国性运动。
再后来,最高领袖夫人给广阔天地的知识青年们写信,浩亮亲自送信,把知青运动推向一个新高度,成了中国历史上浓浓的一笔。
*总理夫人程红,就是当年广阔天地的知青。

在我眼里,甲儿哥是个能人。
改革开放初期,他转身抓住机遇,成了一名成功的乡镇企业家。
广阔天地砂轮厂生产的广天牌砂轮、削铁龙牌砂轮闻名全国,以至于我长大在外上学时,提起来砂轮片就有一种自豪感。

虽然我叫甲儿哥,但实际上他的年龄比我爸爸还大,因为年龄的差距,小时候我和他并无太多交集。几次看见他,都是见他西装革履陪着县乡领导,去和来广阔天地视察的大领导们握手。
而我那时候,是和同学们一起,拿着假花,在老师锣鼓的指挥下,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口号,来烘托领导下乡检查,备受老少爷们欢迎的气氛。
高一时候,我想去砂轮厂打个暑假工挣点钱,就让我爸爸给甲儿哥说,没想到甲儿哥爽快的答应了。
那时候乡镇企业很牛,厂里很多人也是未曾开言先转腚,不把我这个小屁孩放到眼里。而他一次坐着小轿车进厂时,正好碰到我出来,他停下车打开车窗,关切的问我干的咋样,累不累。
我还清楚的记得,一天下午,厂里工人发西瓜,一人一编织袋西瓜,因为我是临时工,所以发西瓜没有我的份。他给工人说话时,忽然看见了我。
“你们发西瓜,咋没有普磊的份?”他见我身边什么都没有,就问厂里发西瓜的人。
负责发西瓜的人红了脸,慌忙把最后几个西瓜装了袋送给了我。
我很高兴的把西瓜带回家,我爸呵呵的笑,他说人家厂里发福利,竟然还有你这个小孩的份。
这个事让我记忆很多年,后来我在大河报当部门负责人,点外卖时,会特别叮嘱他们给实习生也要点一份。做公司时,也特别在意,发个小东小西时,临时工是不是也有一份。
豪爽的甲儿哥
甲儿哥是个远近闻名的富人,绝对是总设计师允许的中国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
村里人婚丧嫁娶或者看病上学没有钱了,总会找甲儿哥借钱。
他辈分比较低,我们这些平辈的叫他甲儿哥,村里人长一辈的就直接喊他甲儿,很少有人叫他的大名邱振甲。
印象中借钱没有他不给的,我们家好像因为什么事也曾向他借过钱。大家都认为,甲儿哥有钱,就应该帮帮大家,如果有钱不帮不借,那他有钱跟我们有毛关系,有什么值得让大家自豪的?
所以,很多人虽然得到过他的帮助,却并不感激他。而他也从未因为帮过别人就趾高气扬,盛气凌人。

我很佩服他,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做的,既让大家觉得他很豪爽,又的的确确没有被吃大户,借的破产。
而对于村里修路,支持教育,慰问老人,他拿钱拿的比缴税都快。所以他长期以来,都有名誉校长,名誉院长一大堆头衔,这些名誉这名誉那的显然都是为了要钱方便。我想,大概是他有很多很多钱,所以也不在乎吧。
但他的豪爽也确实影响了后富起来的人,至今邱庄村里的民营企业,很多都是主动拿钱做公益,从心里,他们也认为有钱了做点公益是天经地义的事。
多想再喊一声甲儿哥
听到他“哎”的声音啊。
十几年前,甲儿哥退休了,厂子交给孩子们打理了。似乎从那时候起,他不坐轿车了,进进出出都是骑着一个老年三轮摩的。
我每次回老家,他都很愿意跟我聊天,而且对我的观点深以为然。
我在老家建设一鸣书居时,他骑着三轮车去找我说话,为我在老家做这个事感到高兴。他觉得,我给广阔天地挣了光。



有一次,我回老家,想找他商量个事,才知道他还在砂轮厂里住。
进去他的房间,看到还是几十年前的破桌子和破椅子,吊扇在上面嗡嗡的转着。
一见到我,他就双手握着我的手,高兴的拉我坐下,老嫂子忙着给我们切西瓜,又忙着用扇子赶苍蝇。
我忽然觉得,自己好像就是当年被他关照的一个知青,有他在,有吃有喝,不受欺负。而我又感慨,这就是远近闻名富户的平常生活吗?
前段时间回家,回郑州路上得知他感染新冠住院,当时就想折回去看他。又得知他在重症监护室不能探望。
7月26日,再回到邱庄,想去看他时,得知他已于前日去世,听到消息,一下子泪目。
他的葬礼搞的很隆重,县乡领导都去了,一些当年的老知青冒着酷暑也回来了。哀乐震天中,众多村民为他送行。
多想再喊一声甲儿哥,听到他“哎”的声音啊。
来源:今日头条.作者黄普磊
(黄普磊简介:一鸣书居图书馆民宿创始人,国家文旅部文化旅游能人,大河报前调查记者、新闻评论部主任,河南省民宿协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