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青在云南
成都知青在云南
重庆知青在云南
北京知青在云南
云南知青
绿洲知青文化库
知青刊物
知青子女
知青课堂
大理普陀泉
在线留言
寻找知青
知青优选
农家美食
企业论坛
农家住宿
资料馆
农家娱乐
知青返城
周边景点
关于我们
活跃知青点推荐
知青点
知青活动
网店交易
快速预约高原知青视觉工作室
博客
知青之家
单集纪录片合集(70部)
新品发布
国营东风农场留影
酒店预定
体验课学习
家居保养
清洗预定
门店查询
相册
知道
百科
会议活动
公司团队
有问必答
支付卡
我要定制
参展预登记
知青馆工坊
休闲食品
千城茶局
饮料冲调
粮油调品
书画艺苑
360全景
知青之家(世博知青户)
商品资源叠加,合作共赢
知青馆论坛
微商铺
优惠券
积分商城
团购
账簿登记表
微调研
人员统计
新型智能化环保无公害卫生间
吸音板
资源叠加,合作共赢
企业动态
产品中心
中医养生
教师人才库
求职
兼职招聘
专职招聘
小时工
保姆月嫂
家庭保洁
委托送花
柘荣花坪村:知青文化赋能乡村振兴2023/5/4 22:01:03
仲夏时节,走进柘荣县富溪镇花坪村北山自然村,这里是富溪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青点之一,连片成规的清朝民国时期传统民居建筑鳞次栉比,在蓝天白云间与阳光山林、农耕梯田交相辉映,在如画如梦中,瞬间唤醒记忆中的知青岁月。
与时代同行 挖掘知青记忆
知青,是上世纪60年代中到70年代末时期被分配到农村“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接收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中学毕业的知识青年。
1974-1977年间,花坪先后迎来5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12人。这些知青融入花坪村民中,成为花坪村一份子,或与村民们一起耕田种茶、砍柴挑水,或与大队职工一道制砖烧窑、修路护林,淳朴善良的花坪人民如同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女那样呵护他们,在艰苦的岁月里,他们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并在当地政府和乡亲们的帮助下,12位知青建立了自己的家园--知青点,在这里,谱写着他们自强不息的青春之歌,珍藏着他们成长的足迹和诚挚的情感。
“花坪,是我的第二故乡。”王明葵是当年“插队”花坪的知青之一,退休前任福建省纤维检验局党总支部书记、局长。在他的知青回忆录里,曾深刻地写下了这句话。离开花坪后的知青们,时刻心系花坪父老乡亲和花坪发展,2012年,在王明葵的带领下老知青们返乡探亲,此后他们经常回来为花坪村帮扶解困、提供项目资金支持、捐资助学、修桥筑路......无论是上世纪70年代还是新世纪以来的真情倾注,知青们的加入,为花坪村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经岁月积淀,形成了花坪村独特的知青文化。
“知青+党建” 助力乡村振兴
再次走进花坪北山自然村,知青文化馆外墙上“知青无悔,青春万岁”几个大字赫然在目。2017年,为缅怀这段光荣的岁月,弘扬知青艰苦奋斗的精神,花坪村在当年知青们上山下乡的北山自然村打造了“知青文化馆”。
“当时,12名知青响应号召,到我们这里下乡插队。他们怀着满腔热血在这里开荒拓土,艰苦奋斗,在帮助我们当地发展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宝贵的知青文化。”说起打造知青文化馆的初衷,花坪村党支部书记刘灿嵩满是感怀。
2021年,花坪村党支部汇集众多乡贤与老知青等力量,将花坪村文史资料汇编成书,取名《花坪记忆》,老知青们在书中通过亲切、生动、感人的回忆文章,再现了知青岁月。旧提琴、旧书籍、锄头、蓑衣、斗笠……如今看着泛黄的知青文化馆里充满岁月痕迹的陈列品,刘灿嵩对花坪村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以乡愁聚人心,以党建搭桥梁。当下,花坪村紧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高举“省级传统村落”特色牌,坚持以党建引领,深入挖掘“知青+党建”内涵。建设知青文化馆、组建知青服务队,以产业为抓手,建设“知青茶园”500亩,帮助脱贫户发展果类等特色产业30多亩。围绕基础设施改善和村容村貌整治,建成路宅文化小礼堂、知青茶园健身步道、知青茶园生态亭等20余个项目,积极融入前宅、富溪、岭后等沿线村的生态文旅景观示范带建设,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强村,2021年实现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花坪村位于富溪与黄柏线路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如今,我们通过对知青文化和乡愁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不断探索乡村振兴路上的‘文化’引子,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刘灿嵩表示。
当知青岁记忆里蜿蜒曲折的机耕路被笔直的水泥路取代,被自来水取代的村落古井随时间渐渐封存,记忆的河流流淌着历史,也承载着知青与游子们不断的乡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抱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担当。”今后,花坪村将持续开展“知青+党建”,筑强战斗堡垒,唤醒乡愁记忆,带动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花坪答卷”。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记者 赵巧红 通讯员 魏慧玲
编辑:陈娥
责任编辑: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