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工坊知青馆
  • 虔纳知青馆公众号

论坛首页>>东南西北大家谈>>黄健荣:应当如何评价知识青年上 ...

1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lq1961
等级:1
头衔: 管理员
星数:
帖数:2263
精华:98
互动积分:13695
消息:
  查看资料
发布于:2022-02-09 12:20
字体大小: 1#

黄健荣:应当如何评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导读]从1950年代初到1970年代末,在中国持续近三十年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缘何而起?如何认知与分析其决策背景与决策动因?其发展进程的三个阶段有何不同?应当如何评价这一运动,特别是其第三个阶段—WG中发起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性质及其影响?应当如何评价运动之得失?作者基于客观理性立场,并以知青运动亲历者之感受,从学术研究的界面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汉书 · 元帝纪》中说:“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其意是,人们在一个地方长久居住,就会对那里产生依恋情愫,觉得故土难离,此乃人之天性;亲人能相聚,是人们的愿望,亦是人之常情。
然而,古今中外关于人口迁徙乃至大规模迁徙的记录,皆史不绝书。既然人们都以居有定所为重,以亲友相聚为愿,为何又要离乡背井,迁徙它乡呢?究其根由,无外乎是被不可抗之社会强制力或自然力所驱使,或是为获得更好生存空间。纵观中国自秦汉以降两千余年的历史,曾多次出现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例如,西晋“永嘉丧乱”、唐代“安史之乱”与宋代“靖康之变”后都出现大规模的自北向南的人口迁徙活动;明代“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清代“湖广填四川”等移民事件产生极大影响;明清至民国时期的“闯关东“、“走西口”等也是大规模的移民迁徙。审视各时期的人口迁徙活动,可将其概括为如下三种主要类型:其一,为战乱或天灾所逼迫民众自发进行的消极性、被动性的避难避灾性迁徙;其二,由于政治原因,或是战争造成相关地区人口骤减的压力,由官方组织主导并强制施行的移民迁徙;其三,民众为追求更好生活愿望所驱使而进行的积极主动性迁徙。
那么,当年那场呼啸而来席卷中国大地,把2000万知识青年(以下简称知青)以及他们的父母家庭和学校卷入其中的知青上乡下乡浪潮,是属于哪一种类型?应当如何评价呢?
时至今日,虽然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从其最初启动已经过去了近七十年,从其结束至今亦有四十余年,但世人对其评价仍是见仁见智,贬褒不一,混沌不清。批评者有之,颂扬者有之,臧否不明者有之;一些亲历者甚至提出“青春无悔”的口号。然而,这一运动的是非功过真是让人难以判断吗?它真是能够让亲历者青春无悔吗?赞颂者和提出青春无悔论者的言论是真诚的价值宣示抑或是一种偏执的激情表达?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性质的运动?究竟应当如何正确评价这一运动的是非得失?作为这一运动的亲历者和社会科学研究者,深感有责任对这些问题作深入研究,以求探赜索隐,揭示*,对上述疑问作出比较客观理性的回答。


IP 属地:昆明
相关帖子
收藏 顶 0 踩 0
0
1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15308845996
13008663266
网站管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主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http://www.zqbwg.wang/bbs_23825806_zqbwg/index.html
×

消息内容

×
消息长度最多可添加100个汉字或者200个字母

回复内容

×

编辑回复内容

×